仪礼的意思
仪礼
词语仪礼
拼音yí lǐ
仪礼基本意思
仪礼意思精修版
- 礼仪,礼节。《史记·孝武本纪》:“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禪。封禪用希旷絶,莫知其仪礼。”《南史·儒林传·沉文阿》:“寻领步兵校尉,兼掌仪礼。”《隋书·礼仪志一》:“ 秦氏 以战胜之威,并吞九国,尽收其仪礼,归之 咸阳 。”
- 书名。又名《礼》、《士礼》、《礼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时期。全书有十七卷,多为该时期部分礼仪制度。具参考价值。--作者:刘凤学
- 书名。十三经之一。汉儒称为「礼经」,或单称「礼」。汉代已残阙,当时所传有三本:戴德本、戴圣本、刘向别录本。今通行本为郑玄注、贾公彦疏之刘向别录本,十七篇。论述冠、婚、射、丧、饮、祭等礼之仪节。其经文亦有今古文之别,高堂生所传十七篇为今文,鲁恭王得自孔宅者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今文同,而字多异,十七篇外,则为逸礼。郑玄注参用今古文二本。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三礼》:「汉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汉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也称为「礼经」、「士礼」。
拆词解释
仪:◎仪 儀 yí 〈名〉 (1)(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同本义 [appearance;bearing]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
礼:◎礼 禮 lǐ 〈动〉 (1)(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禮,履也。...
仪礼同音词轶丽邑厉疑立佚力驿吏邑吏溢利诣理疫痢邑里遗里遗粒议理议礼仡栗役力意理役利屹栗诣力遗沥遗黧驿隶疫疠屹立仡立义理贻厉迤逦意力迤逦义例遗厉遗理遗黎遗利遗礼遗力酏醴遗罹乙力诒离医理役隶倚俪彝历贻戾诒罹易理遗鲤毅力迤里迆逦依丽逸丽一理谊理逸礼逸利一力逸力一例昳丽
- 仪舌
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
- 仪比
比拟;比匹。《文选·宋玉<高唐赋>》:“惟 高唐 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李善 注:“言殊异於常,无物可仪比,比,类也。”
- 仪容
◎ 仪容 yíróng[appearance;bearing;looks] 人的外貌,尤指动人的或健康的外貌
- 仪序
礼仪的秩序。《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夷吾 ﹞后以行春乘柴车,从两吏, 冀州 刺史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左转 下邳 令。” 晋 ...
- 宗礼
1. 祭祀宗庙的典礼。《书·洛诰》:“四方廸乱,未定于宗礼。”2. 同宗尊卑之礼。《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晋 潘岳 《世祖武皇帝诔》:“莅朝端...
- 黩礼
亵渎礼教。 唐 李翱 《陵庙日时朔祭议》:“与其黷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犹天地之相远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北史一·魏本纪五》:...
- 繁礼
繁琐的礼节。《吕氏春秋·义赏》:“繁礼之君,不足於文。”《史记·礼书》:“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文选·何晏<景福殿...
- 家礼
大夫之家的礼仪。《周礼·春官·家宗人》:“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掌家礼与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