襕笏的意思
襕笏
词语襕笏
拼音lán hù
襕笏基本意思
襕笏意思精修版
- 穿襴袍,执手板。古代官吏朝会时的服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供奉官紫衣入侍,后军容使 杨復恭 俾具襴笏,宣导自 復恭 改作也。”
- 穿襕袍,执手板。古代官吏朝会时的服饰。
拆词解释
襕:◎襕 襴 lán 〈名〉 (1)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gown] 身穿着绿襕,手拿着一管笔。——孟汉卿《魔合罗》 (2)又如:襕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襕袍(古代的一种公服。因其...
笏:◎笏 hù 〈名〉 (1)(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2)手板 [tablet] (3)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
- 襕幞
穿襴袍,戴幞头。古代宦者常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昔 孝节先生 徐仲车 事母至孝。一日,竦然自省曰:‘吾以襴幞謁贵人,而不以见...
- 襕袍
古代的一种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横襴为裳,故称。其制始于 北周 。《元史·礼乐志五》:“次一人,冠唐帽,緑襴袍,角带,舞蹈而进。”《水浒传》第八...
- 襕裙
抹胸的别称。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戊·任道元》:“襴裙者, 闽 俗指言抹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娘子提起了襴裙’。盖是 福建 人...
- 襕衫
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襴为裳,故称。其制始于 北周 ,后世沿袭, 明 清 时为秀才举人公服。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大司徒 杜...
- 瞻笏
南宋 朝参仪式的一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又 绍兴 中,朝参止磬折遂拜,今閤门习仪,先以笏叩额拜,拜皆然,谓之瞻笏。”
- 遗笏
先人遗下的朝会手板。指后代荫袭的官职俸禄。 元 袁桷 《次韵黄可玉古墨行》:“ 郑公 诸孙保遗笏,涤志黽勉穷韦编。” 清 全祖望 《湖语》:...
- 滑笏
1. 水波动荡不定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高 曰:忆晚 唐 有‘鱼鳞可怜紫,鸭毛自然碧’句。无一字言春水,而晴波...
- 木笏
木制手板。 唐 制,六品以下官所持之笏。后世因之。《元史·礼乐志五》:“乐服: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皂鞾。”参阅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