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汉语词典
断谳的意思
断谳
词语断谳
拼音duàn yàn
断谳基本意思
断谳意思精修版
- 审判案件。《宋史·职官志三》:“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讞既定,报审刑。”
拆词解释
断:◎断 斷 duàn 〈动〉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 [cut off]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
谳:◎谳 讞 yàn 〈动〉 (1)(形声。从言,献声。本义:审判定罪) (2)同本义 [verdict] 主谳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主谳者亦各罢去 (3)又如:谳词(结案定罪的文书);谳治(审理...
断谳相关词语
- 断遏
阻拦隔断。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断遏海浦,隔截曲隈。”《南史·循吏传·杜慧度》:“ 九真 太守 李逊 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 交 土,...
- 断刑
判刑。《吕氏春秋·孟秋》:“戮有罪,严断刑。”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进善乃能退恶,退恶乃能断刑。”《后汉书·章帝纪》:“《月令》冬...
- 断用
任用;信用。《新唐书·裴延龄传》:“帝颇知其诈,但以其不隐,欲闻外事,故断用不疑。”
- 断念
◎ 断念 duànniàn[desperate] 打消念头;不再指望他一切都断念了
- 左谳
复审改判。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自是左讞者岁不减千人,皆情可悯法疑者,无不贷免。”
- 疑谳
1. 疑难案件。《宋书·孝武帝纪》:“廷尉远邇疑讞,平决攸归,而一蹈幽圄,动逾时岁。”《南齐书·百官志》:“凡诸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议...
- 议谳
1. 谓议罪量刑。《旧五代史·唐书·罗贯传》:“ 崇韜 奏曰:‘ 贯 纵有死罪,俟欵状上奏,所司议讞,以朝典行之,死当未晚。’” 宋 袁燮 ...
- 断谳
审判案件。《宋史·职官志三》:“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讞既定,报审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