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樵的意思
郑樵
词语郑樵
拼音zhèng qiáo
郑樵基本意思
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重视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
郑樵意思精修版
- 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重视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
- 郑樵,字渔仲,福建兴化军莆田县人。筑室夹漈山之溪西,因号夹漈,又号溪西遗民。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父病死苏州,时樵年16,盛夏中徒步护父丧而归,从此不闻科举功名之事。家贫无文籍,闻人家有书,直造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读已则罢,去住曾不吝情。 靖康之变,上书宇文虚中,自比程婴、杵臼等死义之士,而未能如愿。于是读书、讲学和着书于夹漈草堂中。绍兴18年(1148),徒步到临安,将他几十年间的着作,献给高宗,自述有42种,另8种未完成,高宗接纳献书,付秘书省。两年后上书宰相,希望能整理秘府收藏的图书金石,并修撰通史。28年,高宗召见,授迪功郎,主管礼兵两部架阁文字。31年,〔通志〕定稿完成,诏迁为枢密院编修官,又允阅读秘书省书籍;次年,高宗命进〔通志〕,而适去世。 郑氏着述甚富,顾颉刚有〔郑樵着述考〕,得68种,多已亡佚,所存仅有〔尔雅注〕3卷,〔通志〕200卷,〔夹漈遗稿〕3卷及存疑的〔六经奥义〕6卷。而〔通志〕是纪传体通史,有纪、传、年表、载记,多采正史。他对其中二十略尤其自负,认为因袭少而创见多,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其实除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校雠、昆虫草木诸略外,其余诸略汉隋两唐诸史也都有。二十略中,艺文、校雠、图谱、金石四略都是有关图书文献。〔艺文略〕多取自隋、两唐各史艺文志,而在分类法上则有些创新。图谱、金石两略可说是非书资料,〔图谱略〕也多取材于史志,不过汇集一处,而有增益。金石之学在宋代特别发达,也有所承受。〔校雠略〕则是论述历代校理图书的方法和理论。后人虽多有批评,然实能创立校雠目录学的体系,影响后世很大。 郑樵虽也列为藏书家,其收藏情形不详,数量当不会多。他所到地方不多,所交接藏书家也有限。所以他着书立说,能利用的文字资料也有限,从〔通志〕便可见出。〔艺艾略〕着录虽富,不过只是着录史志等,而很少出于家藏或目见。 可是他治学精神,重在徵实,如他曾观测、记录星象,为认识昆虫草木鸟兽而与农夫往来。对义理、辞章看做语言之末,因而〔校雠略〕中有「书有应释有不应释论」。表现在分类上,则是「类例既分,学术自明」。可惜他未能目睹秘府藏书,不免受「见名不见书」之反讥。 研究郑樵之着述甚多,而以郑奋鹏所着〔郑樵的校雠目录学〕较周详。--作者:乔宗念
拆词解释
郑:◎郑 鄭 zhèng 〈名〉 (1)(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同本义 [Zheng state] 郑,京兆县,周厉王子 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
樵:◎樵 qiáo 〈名〉 (1)(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2)同本义 [firewood] 樵,散木也。——《说文》 樵彼桑薪。——《诗·小雅·白华》 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左传·醒公十二...
- 郑公里
同“ 郑公乡 ”。 宋 张耒 《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之四:“曾过 郑公 里,得御 李膺 车。”
- 郑女花
春秋 时 郑文公 妾 燕姞 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 穆公 。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即以“郑女花”指兰花。 清 吴伟业 《题孙铭常画兰》诗:...
- 郑奏
犹郑音。 唐 元稹 《回风变节判》:“凉风徐动於 郑 奏,遽云失节;寒谷倘移於 邹 律,何以加刑?”
- 郑公听履
同“ 郑履 ”。 明 李东阳 《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禫祭途次次韵答谢方石赠别》:“ 郑公 听履星俱下, 列子 乘风气可骑。”
- 郑樵
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
- 采樵
砍柴。《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 负樵
1. 背柴。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吾闻礼於 关生 ,见负樵者几焉;正乐於 霍生 ,见持竿者几焉。吾将退而求诸野矣。” 唐 裴铏 《传...
- 农樵
军民和樵夫。 明 何景明 《嗤盗文》:“后皇植生,小大有职,农樵在野,工商居国。” 清 方正瑗 《度秦峪岭至商州与王刺史》诗:“下鞍问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