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联汉语词典
称数的意思
称数
词语称数
拼音chēng shù
称数基本意思
称数意思精修版
- 犹计算。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军败而还,是时死伤者不可称数。”《魏书·刘骏传》:“凡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飢寒不相恤,又疾谗害其间,不可称数。”符合法度。《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餘,谓之称数。”重量单位的数量。《管子·幼官》:“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藪泽以时禁发之。” 尹知章 注:“称,斤两也。数,多少也。”
- 「称(ㄔㄣˋ)数」指相称合宜的道理和数术;语见〔苟子·富国篇]「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蔻余,谓之称数。」荀子描写明主本诸王道,以礼义法度治天下时,人人各因其才德,得其禄位。长幼尊卑,贵贱亲疏,皆各有其相称的礼节,称其身分地位,如天子朝服以朱色为质,诸侯以玄色为质,均戴高冕,大夫则戴低冕,士人则戴皮帽。居官位者必有相称的品德,俸禄的给发必有相称的官位。士人以上的贵族必受礼乐的节制,庶人百姓则受律法制裁。测量土地大小以立国,计算地力以养民,衡量人民的能力分派劳役,要使人民能胜任劳役,使劳役产生的利益足以福利人民,使人民日常用度衣食收支相抵,年年积蓄有余,就是相称合宜的道理。 根据荀子学说,依照礼法使适当的人得到适当的职位,使其才能有所用,可说是治道的根本,而这即是「称数」的道理,荀子也称之为「礼法之大分」(分,及本也),如〔王霸篇〕中说:「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已!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辨即治也),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大分也。」也就是说圣王儒者根据才德能力任命官守,使士农工商、百工技艺各得其所,各守其分。内外一致,言行如一,如此天下均平大治,天子只需恭己无为。这就是所有王者共循之道,也是礼法的根本。 「称数」与「礼法大分」中所言尚贤使能的道理,是荀子礼治思想的衍生发挥。「礼」原是规范个人行为举止的法则,进而成为规范人群秩序和分工合作的准绳,则「尚贤使能」或「论德使能」,为治道礼法的根本,是荀子一贯「德治」或「功绩政治」(meritocracy)的主张。(参见「王道、「治辨之极」)--作者:俞懿娴
拆词解释
称:◎称 稱 chēng 〈动〉 (1)(形声。从禾,爯(chēng)声。(chèng)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2)测定重量[weigh]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
数:◎数 數 shù 〈名〉 (1)数目;数量 [figure;number] 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又...
称数相关词语
- 称名
1. 列举的物名。《易·繫辞下》:“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孔颖达 疏:“‘其称名也小’者,言《易》辞所称物名多细小,若见豕负涂噬腊肉之...
- 称赏不置
称赏:赞美;不置:不住地。不住地赞美。形容对事物的喜爱。
- 称乐
举乐。《逸周书·籴匡》:“大荒,有祷无祭,国不称乐。”
- 称引
◎ 称引 chēngyǐn[quote] 援引称引周汤,以谄惑王。——《汉书·淮阳宪王传》
- 追数
追计,追算。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 成王 讳 皋 ,有功 建中 、 贞元 间,以多才能,能行赏诛,为名至今,追数当时内外文武大臣, ...
- 实数
◎ 实数 shíshù(1) [real number]∶不存在虚数部分的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2) [th...
- 凡数
犹总数。《墨子·杂守》:“先举县官室居,官府不急者,材之大小长短及凡数,即急先发。” 孙诒让 间诂:“凡数,犹言大总计数也。” 清 方苞 《...
- 寥寥数语
◎ 寥寥数语 liáoliáo-shùyǔ[in a nutshell;with a few 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