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当我浏览一些linux论坛时,发现有些人在谈论FreeBSD,大意是比Linux更好,更Unix。于是我下载了4.11和5.3版,可是当时正忙于家里装修和搬家,还没有把安装研究清楚,就放下了。装修期间,电脑都拆了,放到了一边。
后来装修好了,搬到了新家里,没有记得要继续研究它了。这一放就是两年。
三个月前,实在觉得WindowsXP很腻味了,才又想起了FreeBSD。一看都以是6.1了。于是又刻了三张盘。开始是在vmware中安装,发现X不好配置。于是干脆一狠心,腾出一块40G的硬盘,来了个双系统。
刚刚装好后,并没有耐心看使用手册,急急地想看到Xwindow的样子。进入后,发现样子十分丑,三个窗品,一个钟,也不知道该怎样用它。我安装的时候,是全装的。因为在Linux中见到过Kde和Gnome,于是很想快点见到它们。可是这时我还不知道pkg_add 和makeinstall的使用呢。还好,手头有一本服务器配置的书,有一章讲的是FreeBSD,有一天,实在没办法,硬着头皮看了一下午,明白了FreeBSD的基本安装和软件安装、编译等事项。于是试着make了kde,可是这一干,居然用了3天3夜没有停下来。最后还出了错。这同时,我终于明白了,我在sysinstall的时候,其实已经装上了kde和Gnome,只是不知道如何用。于是中断了编译的过程,直接看到了kde和Gnome。
这时,我将办公室的电脑也装上了BSD,这样,我上班和下班后,都可以研究它了。
一段时间过后,我掌握了基本安装、X的配置、KDE及Gnome的使用等。于是又转向了编译内核。因为我总希望把机器的性能全部发挥出来。这期间,我在老婆的压力下,将家里的奔四电脑送给了她的侄儿,自己将单位的一台PIII的IBM老机器拿了回来,810的主板,内存只有64M,我又找来一根128M加上去。这台机器是单位准备当废品卖给收荒货的人的,我爱它是台IBM的品牌机(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做工好,皮实,耐用,就是性能达不到XP的要求了,可我用来装Unix类系统正好。我想再用十年是没有问题的。在这台机器上,我先也是全部安装,可是运行KDE和Gnome实再太慢了。有点受不了。于是促使我一定要学会重新编译内核。当搞定后,发现Kde和Gnome运行起来流畅了不少。
于是我又打算重装,这一次可不能再装那些杂七杂八的,没用的东东了。我仅用四张软盘通过网络安装。先安装了个6.2Mini,再更新了Src和port,接着编译了内核,再编译了Xorg,再编译了Gnome,再编译了JDK15,openoffice一路走来,共安装了一周多的时间,(花了不少电费呀),现在这台老机器用得越来越顺手,真叫是焕发了第二春。
我发现FreeBSD真是太可爱了,桌面一点不比Linux和Windows差。特别是fcitx输入法,实在是太棒了。有了它和openoffice,我的工作完全可以脱离windows。